>> 战略推进
>> 专利实施与产业化
>> 试点示范
>> 企业服务
>> 教育培训
·通知公告
- 关于开展2023年度辽宁省科普统..
- 2023年科普统计调查通知(辽科..
- 慧之林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培育奖..
- 关于开展2018年度辽宁省科普统..
- 关于2020年辽宁省经济系列知识..
- 关于做好2020年辽宁省经济系列..
- 关于举办“华为杯”2019年大学..
·战略推进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产权 >> 战略推进
2011年辽宁省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2012/8/22
2011年辽宁省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省高校围绕科技创新目标,按照《辽宁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2010-2012年辽宁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的要求,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在全省教育系统的共同努力下,我省高校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明显提升,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创新成果显著增长。

    一、2011年辽宁省高校知识产权工作情况

(一)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明显提升

      2011年,全省高校积极建设科技研发平台,为高校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共有159个,其中A级实验室15个,B级实验室31个。所涉学科范围既包括传统重点产业,如石油化工业、装备制造业、采矿冶金业等;也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如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信息产业、生态环保业、医药产业等,并以后者居多,充分体现了教育系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和人才的培育倾向。
      2011年,辽宁省高校共承担“973”课题23项,累计获得经费五千二百多万元;共承担“863”课题5项,获得经费三千多万元;共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3项,累计获得经费四千多万元。这些课题产生了大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
      另外,截止目前,辽宁省高校共有教育部科研平台27个,其中重点实验室16个,工程研究中心1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4个,其中重点实验室5个,工程研究中心8个,国家大学科技园5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3个。这些科研平台为全省高校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产生了大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
1、专利申请情况
      根据对国家知识产权局2011年专利数据库的统计分析(以下简称统计结果),2011年我省高校专利申请量5215件,同比减少10.95%,但仍比《辽宁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前的2008年增长197.32%;高校专利申请占全省当年专利申请量的14.07%,比去年降低了三个百分点。其中,沈阳化工大学以774件的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省高校之首,沈阳工业大学居次,2011年申请专利770件。
      从专利申请的结构来看,2011年辽宁省高校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申请2269件,比2010年增长21.0%,发明专利申请占全部专利的43.5%,比2010年提高11个百分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1239件,比2010年增长15.3%,占全部专利申请的23.8%,比2010年提高5.4个百分点;外观设计专利申请1707件,比2010年减少41.3%,占专利申请总量的32.7%,比2010年减少16.9个百分点。
     就发明专利申请而言,大连理工大学以508件居全省高校之首,东北大学以337件居次。就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而言,大连民族学院以352件位居全省高校之首,大连海事大学居次,为112件。就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而言,沈阳化工大学以665件位居全省高校之首,沈阳工业大学居次,2011年申请外观设计专利596件。
2、专利授权情况
      尽管我省高校2011年专利申请量有所减少,但专利授权量仍有大幅增加,占全省专利授权量的比例也创历史新高。从专利授权情况来看,2011年我省高校专利授权量2315件,同比增长26.85%,比《辽宁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前的2008年增长298.45%;高校专利授权占全省当年专利授权量的12.07%,比2010年增加了近两个百分点。这些数据体现了高校对辽宁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的充分贯彻和落实,为十二五我省知识产权战略的推进开了好头。其中,大连海事大学以280件的专利授权量排在全省高校之首,大连理工大学居次,2011年专利授权量264件。
      从专利授权的结构来看,2011年辽宁省高校专利授权中,发明专利授权827件,比2010年增长35.5%,占专利授权总量的35.7%,比2010年提高;实用新型专利授权896件,比2010年增长65.3%,占专利授权总量的38.7%,比2010年提高10.2个百分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592件,比2010年减少12.0%,占专利授权总量的25.6%,比2010年减少11.3个百分点。
      就发明专利授权而言,大连理工大学以208件位居全省高校之首,东北大学居次,有150件授权发明专利。就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而言,大连海事大学以212件位居全省高校之首,并远远领先其他高校,沈阳师范大学居次,仅有67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就外观设计专利授权而言,沈阳化工大学以113件位居全省高校之首,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居次,有103件授权外观设计专利。
3、有效发明专利情况
      从有效发明专利量来看,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底,我省高校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227件,占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21.3%,仅次于工矿企业。其中大连理工大学以710件位于首位,东北大学居次,有效发明专利量398件,沈阳工业大学141件,排第三位。详见表1。
表1 辽宁省高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排名表
排名
高等院校
有效发明(件)
1
大连理工大学
713
2
东北大学
398
3
沈阳工业大学
141
4
大连海事大学
131
5
沈阳药科大学
108
6
沈阳化工大学
94
7
大连工业大学
84
8
大连交通大学
61
9
沈阳建筑大学
55
10
大连大学
52
11
辽宁大学
51
12
大连轻工业学院
46
13
沈阳农业大学
41
14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34
15
大连水产学院
30
16
辽宁科技大学
26
17
沈阳理工大学
22
18
渤海大学
17
19
沈阳大学
16
20
沈阳师范大学
16
21
辽宁中医药大学
13
22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13
23
辽宁师范大学
10
24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10
25
中国医科大学
7
26
辽宁工业大学
5
27
大连医科大学
5
28
大连民族学院
4
29
沈阳工程学院
4
30
辽宁科技学院
3
31
辽宁医学院
3
32
沈阳医学院
3
33
大连水产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3
34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1
35
辽东学院
1
36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
1
37
辽宁职业学院
1
38
公安部警犬技术学校
1
39
大连海洋大学
1
40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1
41
中国刑警学院
1
 
合计
2227
     就有效发明专利涉及的技术领域来看,辽宁省高校目前拥有的有效专利涉及领域最多的是化学领域,达766件之多,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代表;其次是计算、测量、控制等物理仪器技术,有效专利306件,东北大学居多;机械制造与工程领域258件,东北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居多;冶金技术有效专利226件,东北大学居多;医药领域有效专利144件,沈阳药科大学居多;电学领域(电气元件、发电变电配电技术和电通信技术)有效专利135件,沈阳工业大学居多;农业、食品加工领域90件,沈阳农业大学和大连轻工业学院居多。
(二)知识产权运用成果显著
     在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方面,全省高校普遍比较重视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知识产权成果转化。
     首先,加强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大学技术转化。2011年7月,由省教育厅协调,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的实施意见》,明确将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作为大学科技城的基础平台,并在资金支持、项目用地、科技人员奖励等方面制定了重大政策。组织沈阳市研究制定了《大学科技城项目管理办法》、《大学科技城种子基金管理办法》等14个相关配套办法草案。目前,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以清华、北航、大连理工、东北大学等大学为主体的科技园、研发中心落地项目70个,其中50家企业进驻研发孵化用房,乌克兰基辅大学中国研究院、美国麻省理工新能源技术研发中心等8个项目已开工建设;东北大学新校区、乌克兰基辅大学中国研究院等12个项目已完成选址;与中风投共同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与万润公司、日本亚投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引进创达公司、宇东集团开展科技中介服务,大学科技城进入到实质性建设阶段。大学科技城的建设,为辽宁省产学研合作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其次,举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推动产学研发展。2011年8月,由省教育厅联合其他部门在沈阳科学宫共同举办了“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与民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旨在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民营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搭建高校与企业之间沟通、交流、供需对接合作平台,探索和实践“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加快实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副省长陈超英及有关厅局主管领导出席了会议,全省44所高校、中科院沈阳分院6个研究所和近千家民营企业共千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组织征集企业需求技术260余项,同时将高校、科研院所1200余项科技成果网上发布,供企业遴选对接。据统计,本次对接会共有300多项产学研项目签约,金额达10亿元。
     最后,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服务高校知识产权成果转移。2011年10月,辽宁科技大学大学科技园晋升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自此,我省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增加为5个,在全国排名第4位。

(三)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进一步深化

     2011年,全省高校普遍把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技管理工作有效结合。充分依托有利体制,在日常工作中,把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与科技管理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在知识产权的利用与保护中不断推进科技、经济的发展。
     为全面落实国家和辽宁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及时了解和准确把握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理论动态和发展方向,提高辽宁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水平,2011年5月,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大连海事大学合作,联合创设了“辽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基地”。研究基地的设立是辽宁法院与高校开展深层次合作的一次有益尝试,是学用结合、优势互补的一次实践,对深化辽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省高校设有知识产权专门管理机构的占七成以上,制定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规章制度的高校占八成以上,设立了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占三成以上。有的高校采取与校外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的方式,为本校知识产权工作服务。

(四)知识产权宣传培训丰富多彩

    2011年,全省高校积极在学生中组织知识产权讲座、开展知识产权竞赛,极大提高了师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知识产权。
     2011年,我省十余所高校的数万名师生参加了由沈阳市知识产权局主办、沈阳工业大学承办的沈阳工业设计大赛,至此该赛事已连续举办六届,共征集作品数千件,其中,已申请专利两千余件。
     2011年7月,省教育厅和沈阳市知识产权局在沈阳举办了辽宁省高校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培训班。辽宁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王杰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来自全省各高校主管科研和知识产权工作的相关人员20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班邀请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初审及流程管理部、中科院大连化物、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处相关专家为学员授课,专家们分别围绕“高校知识产权战略及其实施”“大连化物所知识产权管理与运用”“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管理”等方面作了专题讲座。通过本次培训,进一步加强了高校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的能力,提高知识产权自主创新水平,对促进创新型辽宁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依托沈阳工业大学成立的辽宁省知识产权研究院,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2011年相继完成了国家知识产权局、辽宁省知识产权局和沈阳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委托的16项咨询和研究工作,为辽宁省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数据库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在该院的努力下,沈阳工业大学知识产权法学硕士点成功申报,成为我省目前唯一设立知识产权法二级学科硕士点的高校,为我省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和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

二、辽宁省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辽宁省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与高校作为技术生力军的地位不相符合,主要表现在:

(一)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不均衡

     我省高校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不均衡现象严重。一方面表现在我省高校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差别上,专利申请和授权以及有效专利都大多集中在几所高校,有的高校在各个技术领域都能取得领先地位,而有的高校则乏善可陈;另一方面表现在多数高校对外观设计专利的漠视。外观设计专利虽然在技术先进性上不如发明专利,但在高校,外观设计专利往往在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积极性以及创新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当受到重视。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技术储备不足

      高校作为技术的主要研发地,应当在产业转型上有所贡献,能够带动全省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进步,并为全省产业升级提供技术储备。从我省高校有效发明专利来看,大多数有效专利分布在化学、机械制造、冶金等传统产业领域,而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专利建树不多,技术储备缺乏。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目前,一些新兴产业在“大干快上”的同时,并未真正走出创新与高水平发展的新路。我省在一些新兴产业上的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主要还是依赖从发达国家进口,存在“高端产业,低端环节”的突出矛盾,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这势必影响我省新兴产业发展的进程和水平。

(三)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不足

     长期以来,高校90%以上的科研经费由国家提供,高校和研究所的任务往往就是完成国家指定的任务,至于这个任务是否有市场价值,如何推广等等这些问题高校的人员一般不用考虑,这样就造成了目前高校人员普遍对此问题认识不够。所以在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的这种状况也就必然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另一方面,高校主要任务还是传授知识、发展科技,所以对大部分教师和高校管理人员来说,推销自己的发明、技术创新并不是他们的强项。由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高校的发明技术推销十分不顺畅,这样知识产权转化率必然会受到影响。
高校作为知识产权的主要研发主体,应该成为产学研合作的关键主体之一,而全省高校在这方面的意识明显不足,与校外企业的合作欠缺,影响了高校知识产权的产出与成果的转化。

(四)知识产权工作发展不均衡

     2011年度我省高校未取得注册商标专用权、集成电路设计权和植物新品种权。部分高校的知识产权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无专利申请,管理机构缺位,人员缺乏,无章可循;部分高校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不全面,主要表现在对科研成果(技术秘密)、商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权、软件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的漠视;部分高校对知识产权数据统计不准确、不及时,难以适应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还有的高校尚未开展知识产权研究、教学、培训和人才培养等工作,知识产权学科、专业和机构建设滞后于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

三、加强辽宁省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推进实施辽宁省知识产权战略,顺利的完成《2010-2012年辽宁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对我省高校创新水平的提高和全省科技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高校是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重要阵地,产学研的重要环节,科技创新的重要资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为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高校应大力加强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学校的核心发展规划。

(一)加强资助,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

     针对2011年我省高校专利申请量有所降低的状况,今后要加大对我省高校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支持,鼓励各类发明创新。
     出台《辽宁省高校专利资助办法》,对大学生和教师申请专利予以资助。加大对省内各高校科研条件的建设,增强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经费支持力度,尤其对于能够解决经济社会重大科技问题的项目,必须给予足够的研究经费和研究条件的支持,同时要求这些项目必须产生一定的自主知识产权;设立创新基金,给予在科技创新领域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以奖励,从而最大限度地鼓励发挥其聪明才智,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发明创造;组织师生员工参加科技发明竞赛和设计竞赛,并把参赛作品、奖项、专利证书列入教学、实习、实践等考核指标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相关领域的国际、区域交流与合作,建立各个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促使高校及时了解最新科技成果,从而在更高的起点上促进技术的创新。

(二)整合资源,为新兴产业提供技术储备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是着眼长远抢占世界经济技术竞争制高点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当前,全国各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步伐很快,形成了新一轮的产业竞争。在这样的形势下,谁拥有了新技术,谁就抢占了制高点;谁拥有了新产业,谁就会率先形成新优势。
     高校作为产业发展和先进技术的研发高地,要摆脱专利申请的急功近利,放远目光,立足产业振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布局上多下功夫,整合科技资源,将节能环保、低碳减排作为技术研发的重要方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储备高新技术,为产业转型提供技术支持;要整合学科资源,适时开设战略性新兴产业本专科专业,引导新兴产业领域的发明创造,为新兴产业培育创新人才;要加强专利信息分析利用能力建设,加强专利预警,在新兴产业加大专利布局力度,及早抢占技术制高点,以期规避日后国外竞争对手对我省重点产业的专利陷阱。

(三)积极引导,推动知识产权运用

     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鼓励科技人员从事专利技术的开发工作,推动专利技术的转让和产业化。鼓励省内各高校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经费作为知识产权专项基金,用于对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申请、维持、转化和保护以及对开发者的奖励,特别是用于对一些重大发明成果在境内外的专利申请、维持、应用和保护。继续举办高校与企业的技术成果对接会,及时掌握企业的技术需求,引导高校的技术研发方向。加大对大学科技园的支持力度,使大学科技园成为高校技术转化的主要平台;同时,扩宽高校技术转移的途径,加大对网上技术成果转移平台的建设力度。

(四)完善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鼓励省内各高校建立起校级主管领导负责的面向全校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机构,全面管理与协调学校各部门的知识产权工作。督促高校出台本单位内部的《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作为辽宁省高校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指导规定。加大对高校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考核力度,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进行考核评价。

(五)加大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根据《十二五知识产权人才规划纲要》,继续加强对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同时依托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阵地,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鼓励高校整合资源,建设知识产权法博士点,完善知识产权学术硕士培养,开展知识产权法专业硕士培养。在学科、教师和硬件设施方面具备条件的学校积极筹建知识产权系或学院,扩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向,努力在知识产权管理、专利检索分析、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培养实务型高端人才,以满足我省日趋紧迫的知识产权中高级应用人才的需求。
(辽宁省知识产权研究院供稿)
    网页维护:| 沈阳益慧通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 | 沈阳市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辅导中心 | 辽宁省科普统计工作站 | 辽宁省知识产权研究院 | 沈阳工业大学科技法研究所
    友情链接:| 辽宁省政府网 | 沈阳市政府网 | 科技信息网站 | 副省级城市科技局网站 | 知识产权信息与服务网站 | 副省级城市知识产权局网站 | 沈阳建材网
版权所有 ©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益慧通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 电子邮箱:lnipri@163.com
ICP备案编号:辽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