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规划确定将蓝色硅谷建成高端海洋人才聚集区,全市海洋科技人才总量将由 2010年的4000人左右,增加到2015年的8000人。蓝色硅谷是知识和技术密集的高科技园区,其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于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取决于创新的高科技人才,经验表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和关键因素。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勇气的创新人才是蓝色硅谷建设的基础、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正如英国经济学家哈比森所说:人力资本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源是被动的生产资源,而人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政治组织并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
我们要通过创新人才机制,解决青岛蓝色硅谷科技人才存在的“三多三少”现象:一是搞海洋基础研究的人才多,搞应用研究的人才少,人才结构不合理;二是海洋人才数量全国最多,但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政策少,激励机制不健全;三是对人才生活条件关注多,对人才创业平台的建设少,吸引领军型人才创业力度不够。通过健全机制,从科技与产业结合这个根本上,克服我市大量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困难,解决海洋科技成果外流、海洋人才外流的问题。
一、硅谷等地区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的经验与启示
世界闻名的美国硅谷可以说是人类科技产业创新的奇迹,作为世界上科技园区的典范,它的成功有着自身的特点。通过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使科技与经济粘合,成就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峰。硅谷曾是美国西部经济和科技人才的不毛之地,在硅谷的发展初期,大部分的公司是在斯坦福工业园区周围集聚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区域内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克拉拉等世界一流大学 (研究机构),对硅谷地区的经济发展作用不可低估,大学与企业之间进行了密切地合作,大学不仅为小企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成果、高科技人才,并且帮助其培养和培训了大量的人才,以应付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斯坦福大学堪称是硅谷科技产业的发动机,其巨大能量来自于对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如,教师、研究人员可在职创业,或在企业兼职;在职务 发明的成果转化中,教师占成果收益比例的大头。这些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科研成果在硅谷的转化率,孵化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吸引全球大量优秀学子、科技人才涌入硅谷地区求学、教学、研究、创业,引领了一波又一波世界新科技产业的浪潮。硅谷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世界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曾有近1/4在硅谷工作,该地区有6000多名博士,占加州博士总数的1/6。
台湾新竹科学园区是带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先导地区,这源于其有一套激励科技人才创业的机制,其中最突出的是,民办官助的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鼓励人才流动、加快科技产业化步伐的措施,他们切实将人作为技术的载体,将人才流动视为技术扩散的有效途径,实行积极的人才政策,先后向产业界输出各类专业人才逾2万人,人员流动率年平均高达15%。带着技术投入产业界的工研院员工,成为推动台湾产业发展及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先后衍生出台积电、台湾光罩、亿威、世界先进等近百家衍生高新技术企业群。据台湾有关方面统计,如果将工研院直接衍生的公司,以及从工研院技术转移及由工研院离职员工参与的公司产值加进来,平均每一个工研院员工的延伸贡献值达到了2000多万美元。
南京是我国四大科研院所、高校、实验室等科技资源集聚地之一。南京市委、市政府把激励科技人才干事创业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用优惠的条件将大量闲置科技人员引向经济发展第一线。南京市大胆创新,与江苏省科技厅、教育厅共同出台了引导科研人员创业、成果转化的9条政策,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鼓励在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离岗创业,3年内保留其原有身份,档案工资正常晋升,科技人员在完成本院所、本学校各项工作任务后,可在职创业,其收入归个人所有;在职务 发明方面,规定在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事业、企业单位职务 发明成果的所得收益,可按最高95%的比例归研发科技人员拥有。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以股权形式给予科技人员个人的奖励,按规定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南京市以此推动“十二五”期间引进5000名人才战略的实施,现已初见成效,2011年,南京已引进科技人才、创业人才1000多名,大有在科技与经济结合上后来居上的态势。
上述经验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有好的机制,没有科技资源,也能吸引来大量人才;没有好机制,有了大量科技资源,人才也用不好、留不住。
二、建立引导科技人才在蓝色硅谷聚集的新机制
我市要建成蓝色硅谷高端海洋人才聚集区,应确立两个重点:一是聚集路径上,不仅依靠对市外人才的引进,更重要的是激发市内现有人才的科研、创业、致富的巨大能量,从而对引进市外人才产生示范、吸引、聚拢的效应;二是聚集效果上,不仅要有人才数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人才结构的优化、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提高。为此,在蓝色硅谷中,应首先建立起对人才进入蓝色硅谷、创办企业、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
凡与青岛市政府战略合作的市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和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各省(市、自治区)人才计划、青岛市科技人才引进计划的人员,在蓝色硅谷创办科技企业的,可视同在青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给予相关政策措施的扶持。
在蓝色硅谷中,依托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与支持力度,通过支持一批学科带头人创业,带动一批产业发展。特别是注重发现和培养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管理专家。要对拥有核心技术的高级专家实行特殊政策,包括符合国家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中的产业技术、我市蓝色硅谷规划中所列的海洋产业,拥有核心技术的专家都要在工作条件、生活保障方面给予特殊优惠政策。
在蓝色硅谷中,积极实施科学的物质激励政策。在青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申请设立企业注册资本有一定规模的,出资可由注册时缴足变更为几年之内缴足;青岛市引进人才所创办的企业,其所拥有的 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可按更大的比例折算为股份;创建股份公司的,可将市、区(市)属国有股份几年内的分红,用于奖励创业人才。
在青高校、科研院所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企业、国有控股的科研院所转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企业股权激励、分红激励。设立股权激励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给予股权认购、代持的支持,对持股期间的个人所得税先行代垫。
在蓝色硅谷中的科研单位,职务发明成果的所得收益,可按最高的比例归研发科技人员拥有,改变以往单位拿大头的分配格局,其创新努力与物质回报相对应,提高物质激励效果,多角度地科学地实施激励。通过制度创新,对高科技人才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使蓝色硅谷成为一个人才的“磁场”,真正吸引更多的人才向蓝色硅谷中聚焦。创新物质激励机制,要建立与个人创新能力相对应的报酬分配制度,在分配中向关键岗位倾斜,以待遇留人,与创新努力、创新付出相对应,按经济效益分配。如建立以技术、 专利等 知识产权入股制度、技术创新人员持股制度,以及按销售利润提成。
政府扶持创新,鼓励社会单位以定制方式,首购首用在蓝色硅谷中新创建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由市财政与蓝色硅谷管委会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对首购首用单位给予适当风险资助。
加大蓝色硅谷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项目、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等人才载体,加快建设一批蓝色产业核心、共性技术研发高科技人才创新队伍,尤其是对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实验室主任、重点科研项目的学术带头人以及其他高级科研岗位,实行海内外公开招聘,实施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吸引海外高层次优秀科技人才和团队来青工作。
营造蓝色硅谷的创新氛围。大力倡导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鼓励敢于探索、勇于冒尖、大胆提出新的理论和学说。激发创新思维,活跃学术气氛,努力形成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创新文化氛围。培育锐意创新、勇于创业的科技人才和企业家队伍,提升青岛蓝色硅谷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来源:青岛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