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主要从事棉虫防治、蚜虫系统学等方面的研究。系统研究蚜虫学,将我国蚜虫记录从148种推进到1000余种,占世界总数的四分之一。率先利用数值分类、细胞分类和胚胎特征进行蚜虫分类,利用系统演化理论支序分类学方法突破蚜虫11科分类系统,建立了13科系统。最早发现和利用胚胎和胚后毛序演化模式,研究世界斑蚜科属间的系统演化,创立了四亚科分类系统。首次证明植物界的科级、属级分别与蚜虫的属级、种级平行演化。对国际权威 Mordvilko的蚜虫生活周期的演化理论提出重要修订,其论文被美国Prof. R.K. Campbell 等收入他们主编的《蚜虫及其寄主植物的关系》一书中。提出杂草蚜虫演化为作物害虫进而演化为世界性危险害虫生物型的重要事实和论断,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1983年出版的著作《中国经济昆虫志 同翅目:蚜虫类》被国际同行推荐为东亚蚜虫鉴定的重要用书。一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利用生态自然调控机制在辽宁省树立了万亩棉田自控棉蚜的的样板,受到了植保界的重视,部级鉴定属国际先进水平。最早提出以基地非耕种指数、生态自然调控机制和生物多样性作为评选马铃薯无病毒原种基地的的首要条件,并提出综合防治蚜虫传病毒方法,改进了国际先进技术,使马铃薯产量增加50%,部级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当归优质丰产栽培技术首次确定了中药材当归“麻口病”的病因,研制的当归种苗包衣剂防治“麻口病”效果达98%,创造了筒式栽培法和一整套优质丰产综合栽培技术,解决了当归人工栽培中的三大难题,使特等、一等当归单位生成率由原来的5%提高到57%,累计推广7。9万亩,总计纯收益3。2千万元,使上千户农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并对当归种苗包衣剂不断改进制成“根保”,在小麦和玉米上实验成功,在华北、西北和东北等地推广,使小麦增产达15-30%。 |